400元档位1TB SSD应该怎么选 固态硬盘推荐性价比


    历经去库存、减产下行周期触底之后,SSD涨价呼声变得愈发高昂。近期有SSD扩容的同学会发现,双11优惠价格已经不如618来的给力,如何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无疑会更划算一些。这时候400元价位段似乎是个不错的选择,不仅可以轻松拥有1TB容量、支持PCIe 4.0、原厂颗粒,用作笔记本、台式机、PS5容量扩充,多装一些游戏和应用加速已经足够。
    
    更重要的是,在国产品牌给足压力的前提下,各大厂商400元档位的SSD厮杀还是相当猛烈的,当国产厂商给足压力之下,原厂颗粒的品牌也开始短兵相接。这里我们选取了英睿达Crucial P3 Plus,Solidigm P41 Plus,西部数据Western Digital WD_BLUE SN580和WD_BLACK SN770三家四款产品作为参考,质保均为5年,一起来看看它们之间会有什么样的区别。
    
    这里先奉上基本对比:
    
    Dramless的博弈
    可以看到这个价位段中,Dramless设计已经成为主流。Dramless无缓存设计可以更好的控制成本,同时意味着主控需要重新针对无缓存设计,最终通过不同的NAND读写策略实现更好的性能。因此我们可以看到Dramless SSD最初的峰值性能可能只有3900MB/s左右,再后来出现了5000MB/s左右的产品,最终进阶到7000MB/s以上,吃满PCIe 4.0性能。
    Dramless使用独立缓存设计之后,厂商也可以配合主控设计实现更小的PCB面积设计,我们才有机会在2230规格上看到容量2TB的产品,给笔记本、掌机内部空间节省提供基础。
    
    从四款参与到对比评测的SSD外观上来看,可以知道四款产品设计其实都已经为2230规格做好了准备,采用2280标准原因是为了更好的兼容主流的PC主板的设计,有点当年SATA SSD 2.5英寸规格兼容当时设计的情况。
    为了让产品格调更高,四款SSD均使用了黑色PCB设计,实际观感更为高级一些。其中Solidigm和Crucial外边都做了一个覆盖标签,这里为了方便后续的评测已经撕开。WD则使用了短标签的样式,露出NAND和主控。所有SSD都使用了单颗粒和单面设计,这意味着所有芯片都集中在PCB一面,方便做统一的散热处理。同时这几款产品也推出了2242和2230版本,只不过型号名称也对应发生了变化。
    
    如果从推出时间来看,WD_BLACK SN770发布时间最早,在2022年末是当时热门的主流SSD选择,搭配WD_BLACK高端系列背书,格调拉满。不过有意思的是,近期推出的WD_BLUE SN580虽然在顺序读写性能上不如SN770,但在随机读写性能上表现更好,并且价格更便宜。
    
    WD_BLACK SN770使用了自主研发的四通道SanDisk 20-82-10081主控,颗粒则是来自铠侠的BiCS 5 112L 3D TLC。主控利用主机内存缓冲区(HMB)技术访问系统中的64MB RAM,用来替代DRAM实现SSD映射表的部分内容,从而实现性能提升。除此之外,SN770还支持通过Format NVM命令实现TRIM、SMART和安全擦除,但不支持AES 256-bit硬件加密。动态SLC缓存为377GB,缓外速度560MB/s。
    
    
    WD_BLUE SN580是SN570的迭代版本,控制器同样是自主研发的SanDisk 20-82-10082-A1,颗粒是铠侠BiCS 5 112L 3D TLC,不过HMB的容量要比SN770大得多,达到200MB RAM,因此在随机读写性能表现上更出众一些。动态SLC缓存为341GB左右,缓外速度450MB/s。
    顺带一提BiCS 5 NAND Flash至今仍然是行业里采用数量最多的NAND之一,包括许多企业级、数据中心级固态硬盘都是其忠实的用户。主要原因是BiCS 5除了拥有很好的兼容与稳定性,还提供2-plane和4-plane多个规格用于应对不同环境。
    
    
    Crucial P3 Plus使用的是美光自家的Micron N48R FortisFlash,为176层QLC,同样也是4-plane设计,主控来自 Phison PS5021-E21T,HMB容量为64MB。在设定中,Crucial P3 Plus会给到250GB左右的SLC缓存来维持高速表现,不过缓外速度会降到100MB/s左右。
    
    
    Solidigm P41 Plus也同样是QLC设计,来自Intel 144层闪存颗粒,4-plane结构,由于Intel的闪存业务已经归于SK海力士旗下,诞生于SK海力士与英特尔联合的Solidigm也可以看成英特尔存储的精神续作。在主控选择上,采用的是Silicon Motion SM2269XT SoC。但在SLC缓存设计上,区分成了134GB动态缓存和16GB静态缓存,因此缓外降速会存在2个阶段,一个阶段是224MB/s,另一个阶段是172MB/s。
    
    
    这里将四款产品的基础对比汇总如下:
    
    短兵相接
    讨论SLC动态缓存容量和缓外速度,对于日常使用而言其实不太会有直观感受。这里不妨让我们做一些更直接的对比,先引出喜闻乐见的测试平台,包括Core i9-14900K,ROG MAXIMUS Z790 DARK HERO,G.SKILL Trident Z5 DDR5-7200 16GBx2。
    
    
    先是最常见的CrystalDiskMark 8.0.4,四款产品在新平台加持下实际表现性能高于官方纸面参数,有100MB/s到200MB/s的小幅提升。比较亮眼的是Crucial P3 Plus的顺序写入由官方的3600MB/s提升至于4742MB/s,提升幅度达30%。
    
    不过顺序读写表现最好看的仍然是WD_BLACK SN770,随机读取除了Solidigm P41 Plus偏弱之外,其他旗鼓相当,随机写入则也是SN770表现更强。
    
    AS SSD Benchmark则对Crucial P3 Plus给予了很高的评价,远高于SN580和SN770,原因是在评分策略中,AS SSD Benchmark更注重随机性能表现。特别是4K-64Thrd读写测试中,给人留下不错的印象。
    
    
    ATTO Disk Benchmark通过模拟不同大小的数据传输来测量磁盘的读写速度,考量不同文件体积下各家固态硬盘的传输表现。这里的写入与读取成了两个鲜明的对比,在写入测试中,WD_BLACK SN770表现更为突出,其次是SN550,但在写入中,Crucial P3 Plus表现更明显,此次是WD_BLACK SN770、WD_BLUE SN580、Solidigm P41 Plus。
    
    
    IOmeter是行业内更为偏爱的应用环境模拟基准,原因在于IOmeter可以根据应用场景由用户自行调整顺序、随机读写比例、数据压缩与否等等。
    在设置中我们将Transfer Request Size设置成4KB,并设置成100%随机写入环境,与此同时在Write IO Data Pattern中改成不做压缩的Pseudo random,连续运行30分钟。
    
    在测试中可以看到Crucial P3 Plus 1TB在维持大约3分钟以后,IOPS会下降至10K左右。
    
    Solidigm P41 Plus 1TB得益于动态缓存+静态缓存的双重策略,维持的时间比较长一些,达到23分钟左右,不过整体写入IOPS没有表现的非常迅猛,23分钟之后,Write IOPS下降到2K左右。
    
    WD_BLUE SN580与WD_BLACK SN770的策略则很像,在性能维持到13分钟左右。
    
    
    实战见真知
    现在让我们进入游戏、系统等更为综合的环节。PCMark 10 Full System Drive是考虑较为全面且复杂的综合测试,这里看到Crucial P3 Plus与WD_BLACK SN770表现相当,Crucial P3 Plus更胜一筹。
    
    
    同时可以看到,Micron N48R FortisFlash和BiCS 5 Flash颗粒的响应延迟表现是更快的。
    
    而更注重数据传输的PCMark 10 Data Drive中,这可以看到WD_BLACK SN770更好一些。
    
    
    然后是3DMark的评分测试,这里WD_BLUE SN580表现更为突出一些,无论是响应时间还是平均带宽,都很符合WD_BLUE SN580对主流游戏的定位。
    
    
    在具体的游戏测试中,可以看到WD两款SSD在《战地5》中的读取带宽均超过了1000MB/s,而在游戏存储和录制中,SN580表现也都更为强势一些。
    
    由于四款固态硬盘均使用PCIe 4.0接口,我们也顺势介入PlayStation 5的SSD扩展为用系统自带的格式化工具对SSD在PlayStation上的速率兼容性进行测试。除了Solidigm P41 Plus,其他三款都能实现4000MB/s以上的速率,已经比PlayStation 5原装存储快上许多。
    
    
    与此同时,我们也对四款产品在不带散热装甲的前提下,对全盘的发热表现进行了检测。在室温24℃的环境下,可以看到Micron Crucial P3 Plus在压力测试下,主控Phison PS5021-E21T温度来到80℃,存储颗粒温度大约在67.8℃左右。
    
    Solidigm P41 Plus的主控Silicon Motion SM2269XT最高温度为73.2℃左右,颗粒温度70.2℃。
    
    WD_BLUE SN580的SanDisk 20-82-10082-A1主控温度则到来90.2℃,颗粒温度在71.8℃左右。
    
    WD_BLACK SN770的SanDisk 20-82-10081主控温度最高,来到了95℃颗粒温度70.1℃。
    
    另外我们也通过HWiNFO64 v7.62-5200抓取传感器温度作为参考,结论与红外线检测相当,温度最低的是Solidigm P41 Plus,其次是Micron Crucial P3 Plus,WD的两款产品在裸盘的状态下温度很快超过了100℃。
    
    写在最后:术业有专攻
    本次参与评测的几款SSD虽然在定价上较为接近,在实际测试后会发现由于调教的不同,它们都有着自己擅长的领域。
    例如Crucial P3 Plus证明了QLC并非会完全处于弱势,虽然在部分理论测试效果下表现不佳,但后续的实际表现其实有强劲的表现,在加上不错的温度控制,用来应对台式机和笔记本的扩容都没有太大问题。再加上这款SSD目前售价最为便宜,性价比表现一下子就提上来了。
    
    而WD_BLUE SN580则在游戏领域展现出了不小的优势,只要配合散热贴片,就能展现出不错的性价比。与此同时,WD_BLACK SN770在定位和性能释放上也无疑更高阶一些,不过这款产品推出已经有一定时间,如果实际售价比SN580拉开太多的话,其实优先考虑SN580会更合适一些。
    
    Solidigm P41 Plus综合性能上虽然较弱,但它的优势是温度表现和性能维持上都有着亮眼表现,特别对于不需要游戏,只考虑办公和音影扩展而言,它其实是四款产品中最合适装进笔记本的产品。
    
    而事实上,四款产品日常应用体验不会有太明显差距。笔者出于对原厂颗粒的信任,建议在选购的时候其实可以考虑直接选择其中最便宜的产品。顺带一提,铠侠也已经在国外开卖了首款Dramless SSD,如果引入国内,相信这个级别的原厂竞争更为激烈,到时候我们更不需要再考虑买不知名厂商的黑片或者白片了。